Search


【錦標賽理論】
很多上班族在茶餘飯後都難免抱怨自己的主管或公司, 這其中“為...

  • Share this:


【錦標賽理論】
很多上班族在茶餘飯後都難免抱怨自己的主管或公司, 這其中“為什麼我們公司的主管什麼事情都不用作, 卻可以領這麼高的薪水?” 大概經常會出現在討論的話題當中.

我們很容易就下一個定論, 認為老闆都喜歡壓榨員工. 不過如果這種說法屬實, 撇開那些皇親國戚的主管, 老闆應該同樣喜歡壓榨公司的主管才對, 沒道理主管就可以坐領不成比例的高薪而員工就應該接受極低的待遇. 可見這其中肯定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運作原則.
最簡單的答案是, 主管其實承擔了很多我們並不知道的壓力, 或者是他的決策難度很高, 又或者是他的決策對公司的營運有很重大的影響, 所以他有資格領一筆很高額的報酬.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基層的HR每天打電話聯絡應徵者, 對公司固然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但公司的業務副總去陪大客戶打一場高爾夫球, 就可以談定一筆五千萬的生意. 這二者的付出和對公司的影響, 可能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公司自然會支付給主管較高的報酬, 而且這樣的報酬不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得到.
不過這只能解釋一部分的理由, 而且我猜這個解釋很多人會不太服氣.

實務上, 公司會給予每一次升遷一定的薪資調幅, 這個調幅往往會隨著職位的越高而越加驚人. 當你從專員晉升到資深專員的時候, 你可能會從月薪35000元增加到42000元; 可是當你從經理升到協理的時候, 調薪幅度可能就是從月薪8萬元一口氣增加到12萬元. 這還不包括比方說辦公室, 手機通話費補助, 公司配車和停車位, 健康檢查...等福利項目. 也因此, 很多人會抱怨公司的薪資結構設計不公平, 因為當公司升遷某一位員工的時候, 他的能力並不會馬上大幅提升, 但是薪資福利卻往往會一下子跳升相當的幅度, 最後就造成公司領高薪的主管和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在某些時候並不對等.

經濟學家Lazear和Rosen共同提出了”錦標賽理論”來解釋可能的原因. 以大滿貫網球賽為例, 每一場比賽的勝負是相對的, 可能出賽的二位選手都有完美演出, 也可能二位選手都表現失常, 但無論如何比賽會由表現相對較佳的選手勝出. 而贏家的報酬多寡是事先議定的, 冠軍會分得總獎金的一大部分, 剩下的部份才由亞軍和季軍去分配. 這種獎金分配制度, 將可以確保每一位選手在比賽的過程中全力以赴, 以求不斷過關斬將.
公司內的升遷機制也類似錦標賽. 一個部門裡誰會得到晉升常常是相對的, 公司不見得有一個絕對的績效標準來決定誰可以升任經理, 而是拔擢部門裡表現相對優秀的員工. 而且主管的薪資福利是公司行之有年的制度, 績效表現很好的經理會有辦公室和停車位, 績效表現相對不佳的經理也會有辦公室和停車位, 甚至薪資也會依照公司固定的薪資結構去核發, 績效好壞或是資歷深淺的影響有其一定的限度.

公司之所以提供優渥的福利給主管, 在某些情況下不是為了獎酬主管, 而是為了留任那些主管的接班人. 也就是說, 公司拉大晉升時所伴隨的薪資福利增幅, 不僅僅只是為了獎酬主管, 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吸引員工盡全力競逐很少數的主管職位, 就好像那個大滿貫網球賽一樣.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某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
View all posts